

“钱要不要得到我都无所谓了,但是你们的办事态度太让我感动了!”近日,当事人董某将四束鲜花送到葛洲坝人民法院,还附上饱含真情的感谢纸条,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办案团队的认可与谢意。
2019年,董某分6次向袁某转账10万元,后双方签订美容店合作协议,约定该款项为董某的投资款。然而董某未实际参与经营,袁某便在未通知的情况下擅自转让店铺。2022年2月,经协商该10万元转化为袁某对董某的个人借款,袁某出具借条承诺2024年11月前分三次还清,却仅在2022年11月偿还3万元后便不再履约。
多次催讨无果后,董某向我院提起诉讼。案件办理的难点随即出现——被告人袁某行踪不明,其预留的联系电话已停机,原登记居住地址早已更换住户,案件一度陷入僵局。“不能让办案卡在‘找人’这一步,再小的案件,也要尽全力满足当事人诉求。”办案团队先是反复翻阅案卷材料,从董某提供的旧聊天记录、转账凭证中寻找蛛丝马迹;随即又前往袁某曾居住的社区走访询问,连续多日在可能的居住区域排查,最终锁定其家属的居住地址。办案人员立即前往该地址,耐心向袁某家属解释案件情况与法律后果,阐明配合法院工作对妥善解决纠纷的重要性。经过两小时的沟通,家属终于愿意提供袁某当前的联系方式,办案团队第一时间与袁某取得联系,成功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案件顺利进入后续程序。
法官说法
大家在打官司时,常会遇到被告“找不到、联系不上”的情况,这确实会耽误案件进度。分享几个能帮案件更快推进的小建议:
1. 提前留存关键信息:和对方产生经济往来或合作时,除了电话、住址外,尽量记下对方常用的微信、支付宝账号,以及其工作单位、家人的基础联系方式,这些后续可能成为找人的重要线索。
2. 主动提供线索佐证:向法院起诉时,把能证明对方行踪的材料整理好,比如之前的聊天记录、转账备注、对方曾提及的居住或工作地点,甚至是近期的照片,这些细节能帮法院缩小排查范围。
3. 配合法院沟通工作:如果法院找到对方家属或相关人员,大家可以耐心配合说明情况,避免激化矛盾。很多时候,家属了解情况后愿意协助联系,这会让沟通更顺畅,也能减少案件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