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昌市葛洲坝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相扶只道是寻常--记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朱建新法官

2013-04-02 21:55
浏览:953    作者: http://gzbfy.hbfy.gov.cn

   

推荐理由:三十七年的坚守,他做了他应该做的小事,一万叁仟伍百零伍天的承诺,他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好人的担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朱建新法官三十七年扶助一对多病老人的事迹感人至深,点滴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当我们的朋友同事左邻右舍有些困难时,我们会怎样做?当我们遇到老百姓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时,是否也会帮一把,扶一程?其中滋味,值得体会。

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后,朱建新法官与同事聊起如何过节,才让我们得知他37年来连续扶助一对多病老人的事迹。

   2012年10月7日,朱建新将82岁的王敏老人与其丈夫李鸿合葬在青山殡仪馆,总算了结三十多年来他对这对体弱多病夫妇长长的牵挂。
   朱建新于1952年11月出生,1970年2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省法院行政科,执行庭、局工作,现为执行指挥中心副调研员,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按规定还有一个多月就要退休了。但老朱还是一如既往地六点多从首义路家里出发,步行四十多分钟,七点三十分左右到办公室,记下当天要处理的事情,换上整洁的法官服,准备来省法院立案大厅接待上访群众。
   1975年,朱建新认识李鸿王敏夫妇。李鸿出生于1924年,湖北通山县人;王敏1930年12月出生,上海市人。解放前,王敏从上海逃难到武汉,后与武汉市蔬菜公司工人李鸿结婚,因双方身体原因王敏和李鸿一直没有孩子,而且王敏有严重类风湿病,行走不便,生活自理困难,长期吃药治病。由于这对夫妇常年生病,生活难以料理,家徒四壁。朱建新法官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主动与妻子徐沅华商量,设法帮助这对夫妇。从1975年起,总以同事身份帮助他们买蜂窝煤、灌煤气,买粮食,修水管电灯;每年大年除夕前帮助收拾家里卫生,换洗床单被褥,大年初一必定是在体弱多病的老人家过年,陪老人包饺子,话家常。
   1980年,因武汉市蔬菜公司被撤销,李鸿没工作了,这对夫妇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极其困难,朱建新每月总是想办法接济他们20元,给他们买米送面,送蔬菜鸡蛋。李鸿识字,爱看报,但自从下岗后就成奢望了,朱建新发觉后,总是细心地送上当天或近期的报纸,十多年来,朱建新一直坚持掏钱帮其订报纸。夏天热浪来了,二位老人在低矮房子里火炉似的薰烤煎熬中,朱建新买来了电扇;时不时送来解暑的绿豆、西瓜;看到他们吃着发馊的饭菜,朱建新想方设法帮他们买来了冰箱。尤其到了寒冬冷雨,老人深更半夜病危,朱建新多次想尽办法送到医院抢救,朱建新夫妇轮流护理,端茶送饭;老人病重生活不能自理时,还帮助擦身子、换洗衣物。
   1998年,李鸿中风,朱建新像亲生儿子一样日夜到医院陪护,偏瘫后,为减轻其痛苦,朱建新自费请来按摩师每周进行两次按摩。2000年,李鸿去世时,火化、购墓地、立碑等系列丧事,均由朱建新操办。在这以后,孤苦病痛的王敏更加需要温暖与照料,朱建新夫妇对这位孤寡老人更是牵肠挂肚,料理倍至,寻医问药,力所能及。
   2012年10月4日,82岁的王敏老人去世,朱建新法官亲自安排火化、安葬等后事处理,花费了1.3万元。对李鸿夫妇胜似亲人的长期热心的扶助,很少向他人提及。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1993年国庆前夕,一名老人准备到省法院家属院理发,不慎掉入小区正在施工的积水桩坑中,朱建新在家发现后,冲出来,边呼救人,边跃入水坑,托举起老人并做人工呼吸将其救活。2009年以来,在执行指挥中心信访窗口值班时,主动多次帮助上访的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对老上访户为其分析案情,排忧解难;对个别情绪激动的无理闹访上访人做充分的说服劝解工作;对个别身体虚弱者极其困难者,多次资助食品、路费。受到众多上访人信服与称赞。
   朱建新法官认为,在朋友同事左邻右舍有些困难时,帮一把,扶一程,这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也是温暖和谐社会的情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