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昌市葛洲坝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学费断供父女对簿公堂 法院调解破冰唤回亲情

2025-10-16 10:20
来源: 综合办公室
作者: 古薇薇    浏览: 59

又到一年开学季。近日,葛洲坝法院王平法官对一起调解结案的抚养费纠纷进行案件回访,听到了最令人欣慰的反馈。“我爸爸已经给我转了学费,我们的联系也比原来频繁多了……”大学生小莉表示,她和父亲的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学费包袱也放下了,现在能更专注地投入学习。这次充满暖意的回访,将时光拉回到几个月前一场牵动人心的庭审。

21岁的小莉现为大三学生,两岁时父母离异,并约定由父亲李先生抚养。因父亲外出打工,小莉被寄养在爷爷家。五岁时,小莉开始与母亲长期生活,她的实际抚养人变更为母亲,此后抚养费也主要由母亲承担。小莉考入大学后,母亲收入减少,无力独自供养小莉大学费用,小莉遂将父亲李先生诉至法院,请求李先生支付其十八岁前的抚养费。

王法官在详细查阅案卷后敏锐地察觉到,这起纠纷的核心并非简单的法律适用问题,而是长期积累的家庭隔阂与情感缺失。“如果简单地一判了之,可能会彻底斩断父女间最后的情感纽带,必须找到矛盾的根源。”

法庭上,王法官将事情缘由进行了仔细的询问。“我不是不愿意付,她上大学后我也给过生活费,之前也给她买过东西,但是她上大学后和我沟通时情绪不好,我们当时吵了一架。而且我现在又组建了家庭,还有一个孩子要抚养,经济压力比较大。况且就算有矛盾,孩子和我好好协商也能解决,为什么要把亲生父亲告到法庭?”父亲李先生情绪较为激动,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另一边,小莉也感到无比委屈:“五岁前爸爸一直在外打工,都是爷爷在照顾我,而且那段时间我差点发生两次重大事故,有一次险些出了车祸,爸爸一直不在身边。为什么爸爸每次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撒手不管?这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况且这么多年妈妈一直自己供养我确实也很辛苦。”

    于是,王法官决定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她首先单独与李先生沟通,从法律角度释明了父母在孩子未成年期间抚养义务的规定,并从亲情的角度分析了小莉的现状以及其成长期间对父爱的期待,引导李先生正视孩子幼年时因父母离异带来的情感缺失。同时,王法官也引导小莉理解父亲重组家庭后的现实压力以及父母离异后分居两地期间父亲的难处。“我愿意在我的能力内给孩子支持!”“爸爸现在有两个孩子,那个孩子还小。我也愿意调减诉请的金额,只要能顺利读完大学就可以了。”最终,父女俩均作出了让步。在线上调解过程中,两人都红了眼眶,十多年冰封的父女情在此刻得到了消融,这场官司也终于画上了温情的句号。

“法律是冰冷的条文,但司法可以有温度。”王法官感慨道,“这起案件的成功化解,不仅解决了当事家事案件涵盖情感、身份、利益各方面问题。人民法院在处理家事纠纷过程中,不仅仅要依法处理当事人诉求,更需要高度重视调解工作,最大程度消除双方当事人的情感对立,修复亲情裂缝,以司法智慧和人文关怀实现法律与亲情的平衡与融合。难愁盼,更重要的是修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这比单纯一纸判决,意义要深远得多。”

家事案件涵盖情感、身份、利益各方面问题。人民法院在处理家事纠纷过程中,不仅仅要依法处理当事人诉求,更需要高度重视调解工作,最大程度消除双方当事人的情感对立,修复亲情裂缝,以司法智慧和人文关怀实现法律与亲情的平衡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