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来临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葛洲坝人民法院收到了当事人赠送的一面“心系群众 明察秋毫”锦旗。这份致谢源于3月底成功调解的一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
原来,外卖员徐某在配送途中,与原告发生电动车碰撞,导致原告受伤被评定为十级伤残,遂被原告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16万余元。面对高额的赔偿金,徐某显得无助又焦虑,多次向法院反映自身情况。
审判团队收案后,如何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实现实质性解纷,成为法官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仔细审查起诉材料,法官与助理发现关键突破口——徐某事发时属于履行职务行为,依法应追加其所属公司为共同被告。结合过往类似案件的办理经验,法官推测外卖员大概率购买了保险。如此,那么此次需追加的被告就多达三人,且住所地分别位于重庆、河南、上海。虽然跨地域沟通协调难度大,但审判团队主动添加了所有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微信,开启“一对一”沟通模式。通过反复向各方当事人释明法律规定、诉讼流程及利害关系,耐心解答疑问、疏导情绪,最终原告同意申请追加上述三方为共同被告参与诉讼。
庭审中,面对当事人因地域、时间差异产生的沟通不便,灵活调整调解时间,利用碎片化时间与各方反复协商,充分倾听各方意见与诉求,从情、理、法多维度出发,努力平衡各方利益。结合案件证据和法律条文,法官多次通过电话、微信与保险公司沟通,结合案件证据和法律条文,向其释法明理,详细分析案件走向,最终促使保险公司撤回伤残等级重新鉴定申请。保险公司不仅承担了相应赔偿责任,还同意将徐某此前垫付的1.5万余元费用予以支付。各方通过移动微法院线上签署了调解协议。
如今,原告的赔偿款项已顺利到位。身为被告的徐某难掩感激,通过微信向承办团队表达了诚挚谢意,并专程送来锦旗。这面锦旗既是对法院工作的认可,更是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写照。
接完锦旗的他们又马不停蹄顶着骄阳奔赴下一个案件的现场勘察和调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