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昌市葛洲坝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葛洲坝法院:不蒸包子“蒸”口气? “疫”生矛盾法官跨国调解

2020-07-22 14:44
来源: 办公室
浏览:523   

一件标的额2000余元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原告认为两被告是故意拖延不退押金——钱小事儿大,维权意识强烈,冲动之下为赌气将房东和当初提供房源的“信息服务部”一同诉至法院,且拒绝与二被告联系协商。

两被告同样态度坚决,被告之一刘某(房东)要求原告支付保洁费、开锁费及迟延交房期间的租金,另一被告“信息服务部”保留向原告起诉赔偿医疗费等损失、侵犯名誉权损失等的权利。这起原本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简单案件,在矛盾升级、身处异国沟通不畅等因素交织下,变得并不简单:原告坚持押金中扣除自己应承担的电费后足额退还,被告刘某以原告没有及时交还钥匙和搬走物品、对房屋未进行保洁等理由认为押金不退或退少部分,被告信息服务部认为此事与其无关,更不愿意退押金。

梳理案情时民三团队终于层层拨开积怨的迷雾。原来,原告与刘某的租赁期限届满时适逢宜昌封城,原告无法取回行李,刘某也早在1月中旬出境至非洲,无法归国也无法接收房屋,加之双方受时差、信号不稳等影响沟通均不积极;解封后原告找到“信息服务部”解决退押事宜,在经营者告知租金和押金早已转给了刘某,退押自然也应该找刘某解决,原告一气之下向工商部门投诉、滥发帖“曝光”了“信息服务部”,还与其经营者发生了肢体冲突,执意要把本来无关的信息服务部扯进诉官司。

为实质化解纠纷,维护疫情防控时期三方权益,承办团队审慎处理每一个环节。送达之初,因被告刘某始终不接受微信好友申请,法官无法取得联系,后经向“信息服务部”做工作,取得了刘某儿子的联系方式,得知刘某儿子同在该国。跨越7小时时差,几经确认说服其协助法院通知父亲与承办人联系化解纠纷。但刘某与儿子并不同住,加之该国疫情严重,直到疫情稍有好转,父子得以碰面才终于通过视频,让承办人与刘某本人在线确认了身份,完成了送达,并了解他的答辩意见。另一被告的态度也从因名誉造成损失火冒三丈,慢慢在书记员的耐心指导下办理了委托、完成了送达。

拟开庭时,因刘某国外居住地网络信号不稳,不适合网上庭审,刘某同意缺席审理,承办人多次与刘某儿子沟通,几番释法明理终于将调解金额分歧减小至200余元;原告也基于对承办团队的认可和感激,同意刘某提出的退押数额,申请了撤诉。至此,法官越洋在线调解依法维权,最大程度减轻了三方诉累。

越过重洋虽有法官守候,但莫冲动行事,三思而行。